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应急救援 > 交通救援 >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上)

时间:2021-07-05 | 栏目:交通救援 | 点击:

第一节  现场安全与控制

一、安全隐患

道路交通事故往往会潜藏多种险情隐患,如不良气象条件可能诱发二次交通事故、车载燃油以及车载危险品有可能发生燃烧爆炸或有毒物质泄漏等,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了解事故现场潜在的险情,采取恰当的措施排除安全隐患,为事故救援创造一个安全、有利的作业环境。

下面以普通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对来自周边环境、事故车辆、救援装备及伤员等方面的安全隐患进行说明,并给出基本的应对措施,具体操作可参看本章相关内容的论述。

(一)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

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是指天气、地形、周边设施等对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潜在危害,具体安全隐患如表4-1所示:

image.png

(二)事故车辆的安全隐患

事故车辆的泄漏物或破损的部件可能对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造成危害,具体安全隐患如表4-2所示。

image.png

(三)救援装备的安全隐患

救援装备的摆放位置不当或使用维护不当也可能诱发安全事故,危及人员安全,具体安全隐患如表4-3所示。

image.png

   (四)伤员的安全隐患

事故车辆内部的被困人员也可能对自身或救援人员造成伤害,具体安隐患如表4-4所示。

image.png

二、车辆编成和人员的构成

(一)车辆编成

车辆事故救援应优先调集抢险救援车和泡沫水罐车,特殊情况下可增加其他类型车辆;并及时通知公安、救护等社会单位到场协助救援。

(二)人员构成

任何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援都应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施救,团队中的每个救援人员都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团队高效地实施救援工作。

道路交通事故可能是一起简单的人员被困事件,也可能是一起蕴含危化品泄漏、火灾或爆炸的复杂事件,指挥员应根据灾害事故的类型、波及范围、处置任务的划分来具体确定行动小组的人数和职责任务的划分。

针对一起简单的人员受困情况,理想的救援人员数量应为5~6人,分别为现场指挥员、救援人员、设备协调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安全员,不同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如表4-5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三 区域控制

消防部队到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后,应首先会同交警、路政人员控制事发现场,并根据事故性质、规模进行区域划分,为顺利完成救援任务创造条件。通常,普通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可划分为警戒区、准备区和救援区三个区域。

(一)警戒区

交通事故现场警戒区是在交通事故现场划定的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的区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进行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时,建立警戒区域优先于其他任何应急处置措施,特别是消防部队先于交警到达事故路段时,一定要首先建立警戒,划定警戒区。此外,为确保警戒区的安全,应在交通事故现场警戒区上游设置交通事故现场预警区,预警区是对来车示警并限速行驶的区域。

1.警戒距离

警戒区和预警区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气象、地形等因素,在事故点的上下游划定适当的警戒距离,如在夜间、雨雪、雾霾等能见度不良的天气条件下,应增大警戒区范围。根据《GA/T1044.1-2012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规范》的有关规定,警戒区和预警区的设置如表4-6和表4-7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2.警戒标志的设置

在警戒区前端从左侧(或右侧)护栏处至事故占用车道外侧车道分隔标线,沿约45°斜线,每隔1.5~2m放置1个锥形交通路标。占用车道外侧车道分隔标线上应从来车方向起,每间隔10~20m放置一个锥形交通路标。在交通事故现场锥形交通路标上由前至后,设置车辆闯入报警设备。在警戒区前段,锥形交通路标后2~3m处,面向来车方向,设置警示标志,对临时通行车道限速。

预警区应设置在交通事故现场警戒区上游,预警区前方及警戒区上游100m处应设置预警标志,预警标志设置在预警区相应位置的应急车道内,面向来车方向。夜间(日落后15min至日出前15min) 、雨雪、雾霾天气等能见度不良天气条件下,预警标志应开启主动发光装置。

3.不同路段警戒的设置

警戒区和预警区要根据路段的变化进行调整,直线路段、弯曲路段、隧道路段、匝道路段、坡道下坡路段、收费站路段的警戒设置如图4-1至图4-6所示。

image.png

当事故地点距弯道距离小于500m时,且弯道区域视线不良时,警戒区应设置在弯道前方。当事故地点距弯道距离大于500m小于1000m时,且弯道区域视线不良时,预警标志应设置在弯道前方。

image.png

隧道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原则上应在隧道进口处立即封闭道路,避免更大事故发生。隧道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有条件开放通行车道时,应在隧道入口醒目安全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image.png

入口匝道路段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封闭匝道时,应在匝道入口设置警示标志,并在进入收费站前设置警示标志提前告知。入口匝道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有条件开放通行车道时,应在进入收费站前设置警示标志提前告知并按相关要求限速通行。

image.png

当事故地点发生在驶出收费站分流过渡路段,应封闭相应及相邻收费口并在收费口前设置警示标志,并在相应收费口至高速公路入口范围内设立警戒区。

image.png

(二)准备区

以事故车辆为中心,事故车辆外围5~10m为准备区。要严格控制进入准备区的救援人员数量,非救援人员严禁入内。各类救援车辆应依次停放在准备区外,开启警示灯,夜间还应开启小光灯和示廓灯。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件应集中摆放,为避免废件对救援人员造成行动障碍,废件倾倒处通常在紧邻准备区的外侧设置。

(三)救援区

以事故车辆为中心,事故外围3~5m为救援区,无救援任务的人员不应入内。根据受损车辆及被困人员情况,将专用救援器材摆放至相应地点,设置工具准备区。工具准备区通常位于准备区内,紧邻救援区,以便于救援人员取用。

准备区和救援区的设置如图4-7所示。

image.png

四、车辆停靠

救援力量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停车位置,消防车应停在锥形警戒区域内侧靠近事故车辆处。开启警灯或反光箭头的警示车辆应停放在事故现场后方的来车方向,提醒后续车流发生了事故;此外,警示车辆应与道路中心线成45°停放,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以保护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和伤员。具体停放位置可根据路况和事故点位置进行选择,如图4-8至图4-10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在图4-8的情况下,消防车前轮胎应与车头朝向成顺时针最大角度;在图4-9的情况下,消防车前轮胎应与车头朝向成逆时针最大角度;在图4-10的情况下,消防车前轮胎应与车头朝向成顺时针最大角度。

除按照以上要求停靠消防车辆外,还要结合事故种类和规模、现场环境对车辆停靠位置进行调整。例如,要满足救援需要,可选择停靠于水源附近、停靠在救援绞盘工作范围内;对于存在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事故,消防车辆要与事故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尽量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避免停靠在低洼地带。

五、电路及安全气囊的处理

(一)电路的处理

汽车被动式安全系统主要依靠电力运行,切断电路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被动式安全系统的误启动。此外,切断电路也可进一步消除火源,避免燃烧事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救援中需要移动电动座椅、电动方向盘、电动车窗(天窗或车顶)等,应在电路切断前进行操作。

切断电路的操作步骤如下:

1.确定蓄电池的位置

通常,蓄电池多位于发动机舱,此外还可能处于后备厢、轮毂、车架旁侧、后排乘客座椅下等部位,如图4-11所示。由于目前汽车使用的电气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部分车辆可能不仅仅只有一块蓄电池,不同的蓄电池也可能位于不同部位,这要求救援人员对车体进行细致的侦查,以便明确蓄电池的位置。

2.拔出钥匙防止车辆重新启动

拔出钥匙,将车辆钥匙装入信号屏蔽袋或放置到遥控范围之外,防止车辆重新启动。

image.png

3.切断蓄电池负极

国家标准规定:汽车蓄电池均采用负极车身搭铁。如果切断正极,车辆电源线与车身接触时都可能造成线路短路,因此事故救援前建议先断掉蓄电池的负极连接线,使用绝缘胶布包裹负极连接线接头或直接剪断部分连接线,防止电路重新连接。如图4-12所示。

image.png

车辆碰撞后,若发动机舱盖无法打开,则救援人员无法分离蓄电池负极接头。这时可以选择关闭车内保险丝盒的开关进行断电处理,如图4-13所示。但请注意:车内保险丝盒只能断掉大部分用电设备电源,不是全部。

 image.png

(二)安全气囊的处理

安全气囊可能在救援的过程中意外打开,这不但对乘员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可能会对乘员和救援人员造成冲击,加重碰撞伤害。原因有二:一是安全气囊展开时产生的灼热气体会灼伤人员;二是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s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kg,这会给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带来伤害。

虽然电路断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气囊的意外打开,但为了安全起见,可以进一步采用安全气囊固定带等装备对安全气囊进行控制。具备操作步骤如下:

(1)检查并确认未打开的安全气囊数量及位置。

(2)对于主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可加装安全气囊固定带进行保护;其他位置可使用坚硬的保护器材尽可能保护车内人员,如图4-14所示。

image.png

(3)在车辆破拆前,需要撬开内饰,检查安全气囊位置,告知其他救援人员以防止剪到高压气瓶。

(4)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与安全气囊保持安全距离:驾驶座正前方安全气囊为30cm,副驾驶安全气囊为75cm,侧安全气囊为30cm,膝盖安全气囊为15cm。

(5) 由于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 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因此严禁对此部位进行破拆或以此部位作为支撑点进行扩张或顶升,以防止安全气囊的意外启动。

第二节  车辆稳固技术

车辆稳固技术是指使用木楔、千斤顶、支撑顶杆、绳索等稳固器材或手动稳定处于不稳定状态车辆的方法。通过车辆的固定,既可以减少救援行动过程中的车体晃动,防止给被困人员带来二次伤害,也可以避免因不利地形导致的车辆滑动或翻滚,消除潜在威胁,提高救援行动效率。

车辆稳固是解救被困人员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救援行动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事故车辆是否位于不利的地形下,均需预先对车辆实施稳固,以减少不受控制的移动。

一、稳固技术的分类

根据车辆与地面接触的形式,稳定方法分为正立车辆稳定、侧翻车辆稳定、仰翻车辆稳定、欲坠落车辆稳定四种;根据稳定点的形式分为三点支撑稳定、四点支撑稳定和六点支撑稳定,如图4-15所示;按照稳定器材的类型分类,稳定方法有木楔稳定、绳索稳定、千斤顶稳定、支撑顶杆稳定、起重车辆稳定、起重气垫稳定等;根据使用固定垫块的长短,可分为短足稳固(使用短的楔形或方形垫块)和长足稳固(使用长的梯形垫块),如图4-16、图4-17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二、车辆稳固

(一)稳定正立车辆

正立车辆既包括处于平直路面的车辆,也包括处于斜坡路面的车辆。正立车辆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车辆的四个车轮,由于车轮是圆的,与地的接触面积又小,因此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极易向前或向后移动;此外在救援行动中可能由于救援器材的使用导致车辆出现左右的晃动。因此,对正立车辆要控制其前后及左右的移动。

稳定正立车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启动制动系统

如果能进入事故车辆,应首先将发动机熄火,将遥控钥匙置于遥控范围外;其次可将档位推至P档,并拉紧手制动器。

2.使用稳定器材制动前后轮

利用楔形垫块或木楔制动前后车轮,如果事故车辆位于斜坡上,要根据地形选择垫块塞入方向,必要时可使用专业止滑器阻止车辆移动,如图4-18所示。

image.png

3.使用稳定器材稳定底盘

为进一步稳固车辆,在控制车辆的前后移动后,可适情采取三点、四点或六点支撑系统稳定底盘,控制车辆的左右晃动。稳定点应选择车辆底盘的牢固位置,一般为车身A柱、B柱、C柱与车底的连接处,具体稳定点的位置如图4-19所示。

具体选择哪一个稳定点,除考虑稳固车辆外,还应考虑下一步的破拆作业。如果事故车辆需采用顶升仪表盘的操作,则需要在作业面一侧的B柱下放置垫块。

image.png

选择合适的垫块或不同垫块的组合塞入稳定点,注意在塞入时不要用脚蹬踹垫块,以防车辆晃动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在需要作业的车体一侧,宜采用短足稳固,无须作业的一侧可采用长足稳固。

4.进一步稳固

如果需要进一步稳固事故车辆,可根据需要可以将梯形垫块倒置,放于车辆前后或结构部位下方,作为辅助支撑。如图4-20所示。

image.png

5.轮胎放气

使用放气工具对轮胎进行放气,使车辆压实在固定垫块上,防止车辆组件被移除后,由于车重减轻带来不受控制的移动,进而给被困人员带来二次伤害,如图4-21所示。最后仔细检查垫块的牢固性和车体的稳定性,适情做出调整。

(二)稳定侧翻车辆

车辆侧翻时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侧翻车辆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车辆侧面与地接触,而车辆侧面不平整,车辆处于非稳定状态;二是侧翻车辆的重心较高,在受外力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翻滚。为了防止救援过程中车辆晃动或者翻倒,侧翻车辆的稳定主要是通过在地面和车辆之间放置垫块进行固定,再用支撑顶杆支撑车辆来控制重心过高带来的不稳定性。

稳定侧翻车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image.png

 1.在车顶和底部处塞入垫块

在事故车辆顶部一侧贴近地面位置选择两个稳定点,插入木楔或垫块,防止车辆进一步倾斜和晃动。稳定点一般选择在车身A柱、B柱和C柱的触地侧,这两处相对比较结实,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在底盘一侧贴地的两个车轮附近也要插入合适的垫块,增加车轮处的平稳性,防止车轮滚动,确保侧翻车辆的稳定。如图4-22(a)所示。

2.选择支撑点并组装支撑顶杆

可选择在车辆底盘或车顶一侧使用支撑顶杆对车辆进行固定,但由于车顶一侧为作业面,为避免妨碍救援作业,侧翻车辆多在底盘处进行支撑稳固。

在底盘上选择一两个坚固的支撑点,选择支撑点时,优先选择高位支撑点,并要避开需要作业的部位。将支撑顶杆顶端平稳地放置在支撑点处,并连接接头、底板、紧固带等附件,为增强支撑顶杆在地面上的稳定性,防止支撑受力后底板不受控制的滑动,可预先收紧紧固带。紧固带与车辆底盘的连击点应位于低位,这样做主要是让支撑顶杆与车辆构成一个稳定三角形,让支撑顶杆和车辆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支撑顶杆与地面接触处产生不可控制的移动,进一步确保车辆的稳定。

3.用支撑顶杆对车体进行稳固

使用液压、气动或手动方式使支撑顶杆延长并受力支撑住车体,调节紧固带、垫块等部件,确保稳固安全,如图4-22(b)所示。侧翻车辆稳定方法示意图如图4-23所示。

如果现场没有专业的支撑顶杆,可在现场选取木方或金属杆等对车辆进行支撑稳固,如图4-24所示。

image.png

(三)稳定仰翻车辆

仰翻车辆的稳定性也很差,这主要是因为车辆的重心集中于车辆前部,导致仰翻车辆后半部悬空,当后半部受外力作用时,极易前后晃动。为了防止救援过程中车辆前后晃动,主要通过在仰翻车辆前后放置垫块或支撑顶杆等器材来稳固车辆,并控制重心过高带来的不稳定性。

1.在车辆后部插入稳固工具

仰翻车辆宜采用四点支撑系统进行稳固,救援人员应该先在车顶后部两侧和地面之间分别插入垫块,也可以用两个千斤顶或支撑顶杆代替垫块。稳定点应选择牢固可靠的部位,如车身A柱、C柱与车顶的连接处,车门的车窗处,后备厢等部位,如图4-25所示。

image.png

2.在车辆前部插入稳固工具

随后在发动机舱和A柱间添加垫块,进一步增加车体稳定性,如图4-26所示。最后要仔细检查垫块的牢固性和汽车的平稳性,适情调整。稳定仰翻车辆示意图如图4-27所示。

image.png

(四)其他状态下的车辆稳固

1.欲坠落车辆稳固

欲坠落车辆的稳定性最差,车辆部分处于悬空状态,没有足够的支撑面支撑车辆,而且没有有利的稳定条件。欲坠落车辆稳定的难度最大,需要充分结合救援的环境特点或者调用起重车辆进行稳定。如果路边有稳定的大树、巨石、大型车辆等可提供支撑的物体,可以结合绳索、钢缆稳定车辆,稳定点的位置一定注意不要选择在破拆部位或不牢固处,如图4-28所示。

2.相互叠压车辆的稳固

当两部或多部车辆相互叠压时,如图4-29所示,可根据车辆的状态和移动方向将车辆捆绑在一起,并使用垫块、支撑顶杆、绳索、紧固带和链条等进行稳定,防止车辆向任何方向移动。

image.png

3.手动稳固

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双手暂时稳固车辆,如被困人员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刻进行急救时。如图4-30所示。

image.png

车辆稳固是解救被困人员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救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重视。由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样,事故形态多变,因此事故发生后车辆的具体形态可能不止有正立、侧翻和仰翻三种类型。救援人员需要结合现场车辆的结构、状况、完整性和地形等基本情况,具体分析车辆受外力作用后可能诱发的移动,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稳固措施。当随车携带的专业器材无法满足要求时,除请求增援外,要积极想办法,利用现场的其他非专业器材或装备对车辆实施固定。

第三节  车辆破拆技术

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驾乘人员遭受撞击后可能受到严重伤害,救援时需要平稳转移才可能避免二次受伤;即便驾乘人员未受到伤害,也可能因车体严重变形而无法逃离。不论是平稳转移伤员还是解救被困人员,都需要接近车内人员并创建一个较大的救援空间。因此,应急救援人员要掌握汽车部件的破拆方法,能够使用金属切割器、扩张器、液压撑杆等工具,对汽车的主要部位进行破拆。

一、破拆的作用

对车体的不同部位实施破拆主要是为了开辟救援通道或拓宽救援空间。开辟救援通道是为了接近被困者,以便于对被困者实施现场救护,并为被困者或救援人员的进出创造通道;拓宽救援空间是为了使被困人员解困,便于搬移,同时也是为了担架等救护器材便于在现场使用。不同的破拆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作用如表4-8所示。

image.png

二、破拆前的准备工作

(一)支撑固定车辆

对正立车辆要在支撑稳固后,放掉轮胎气;对侧翻或仰翻车辆,要先通过各种方法支撑固定车辆,防止车辆移动和抖动,保护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

(二)排除隐患

进行车辆破拆前,首先要切断车内电瓶电源,预防电路起火、车辆安全系统意外启动;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破拆工具破拆车体时,必要时应使用水枪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汽油蒸气爆炸,引起火灾;检查是否有尚未启动的安全气囊,若遇有安全气囊未启动,要采取预防措施(用安全气囊固定带把方向盘锁紧),避免被困人员二次受伤。

(三)制订破拆方案

对人员受伤被困的车辆,要根据不同类型制订方案,根据需要进行破拆。最大限度地提供救援空间,受伤人员要害部位要在可靠固定的情况下外移,创造最好条件把伤员解救出来。

三、破拆汽车玻璃

破拆玻璃是为了创建接近车内被困人员的通道,这样医疗救护人员就可进入车内对被困者施救。此外,破拆车辆的金属结构(如车门及立柱等)往往会导致车窗破碎,因此为防止不受控制的玻璃碎片影响救援,也需要首先对车窗玻璃予以拆除。在破拆玻璃前,救援人员需做好呼吸保护,佩戴相应防护等级的口罩,防止将玻璃微小碎片及玻璃粉尘吸入肺部。具体操作可使用玻璃破碎器、玻璃切割锯以及气动切割刀等器材,采用撬、砸、捅等动作进行破拆。玻璃破拆后,要刮除车窗边上的碎玻璃片,防止救人行动时刺伤人员。

(一)破拆侧窗玻璃

应首先选择远离车内被困人员的侧窗玻璃进行破拆,如果无法规避车内被困人员,则最初的破拆点宜在被困者背部位置,并远离被困者的头部。拆除侧窗玻璃的步骤如下:

1.检查车窗玻璃

破拆前检查车窗是否可下降,应尽可能将车窗下降到底;如不能则准备破拆玻璃,首先检查玻璃是否安装保护膜,若未安装需在玻璃上贴上胶带,胶带会防止玻璃飞溅。如图4-31所示。

image.png

2.采取预先保护措施

破拆前,要为被困人员盖上毯子或衣物,也可以在车窗和玻璃间放置软保护隔板,这样既可防止伤员受到玻璃碎片伤害,又能尽量保持被困人员的体温;将玻璃毯或整理箱平放在临近窗户的地面,玻璃毯要足够大,能够接住掉落的玻璃碎片。预先保护措施如图4-32所示。

image.png 

3.打破玻璃

在车窗表面粘贴透明胶带,这有助于防止破碎的玻璃飞溅,如果车窗已经贴膜可省略此步骤;然后使用玻璃破碎器或其他尖锐物体撞击车窗角落,砸开车窗(在打破玻璃之前应对伤员和其他救援人员进行提醒)。通过软保护隔板向外推挤车窗玻璃,将所有玻璃推到地面的玻璃毯上或收集到整理箱中。打破玻璃如图4-33所示。

image.png

4.清除窗框剩余玻璃

使用钳工工具清除窗框处剩余玻璃。禁止徒手直接清除玻璃,防止手上沾染玻璃碎片及玻璃粉尘。

5.清理现场

移动玻璃毯或整理箱至下一块需要破拆的玻璃邻近地面处,继续展开作业;作业完毕后将破碎玻璃移至废墟倾倒处。如果人员充裕,立即对车内和地面的碎玻璃进行清理。清除窗框剩余玻璃和清理现场如图4-34所示。

image.png

(二)破拆挡风玻璃

挡风玻璃多为夹层玻璃,无法使用玻璃破碎器,因此需要使用玻璃切割锯对挡风玻璃进行切割。与破拆侧窗玻璃相同,救援人员同样要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才能实施作业。拆除挡风玻璃的步骤如下:

1.破拆前要为伤员盖上毯子进行保护,或采用软保护隔板进行隔离保护;在破拆作业前应给予伤员及救援人员口头提醒。

2.使用玻璃切割锯撞击挡风玻璃中间砸出导向孔,旋转玻璃切割锯,使导向孔变大。

3.使用玻璃切割锯,从导向孔向两侧分别切割,延伸至A柱(或挡风玻璃底部),直至完全拆除挡风玻璃。

破拆挡风玻璃过程如图4-35、图4-36所示。

image.png

破拆汽车玻璃通常是为下一步的救援创造条件,因此应根据救援方案的需要选择具体的破拆部位和数量,如无必要可不必破拆所有汽车玻璃,特别是在不良的气象条件下,汽车玻璃有助于被困人员,特别是伤者保持体温,维持生命体征。

四、破拆汽车车门

只要条件允许,应首先选择破拆汽车车门,因为车门是人员上下车最方便的出入口。并且,汽车发生事故时,往往导致车门变形,也需要破拆车门救出被困人员。具体操作可使用机动(液压)扩张器、剪切器、撬棍、铁铤等工具,采用扩张、剪切、撬、砸、捅等动作进行破拆。在破拆汽车门前,救援人员需做好防护措施,佩戴抢险救援服、手套、头盔、护目镜等装备。

(一)打开闭合线

打开闭合线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缝隙,以便扩张器、剪切器等器材深入内部进一步实施扩张或剪切。打开闭合线的方法有很多,如果车门变形不大,可通过车钥匙或车门把手开门;如果车门变形较大或无法从外部开启车门,则考虑使用破拆的方法人工创建闭合线。人工创建闭合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挤压前翼子板创建闭合线

使用扩张器在前翼子板最高点处进行挤压,使前翼子板变形,从而在前翼子板和前车门间创建闭合线。使用扩张器时应尽可能靠近A柱,且扩张器上臂与引擎盖保持水平以防止滑动,避免下臂接触悬架弹簧。挤压前翼子板创建闭合线如图4-37所示。

image.png

2.移除转向灯创建闭合线

如果事故车辆前翼子板装有转向灯,可首先破拆掉转向灯,然后将铁或撬棍插入孔中撬动前翼子板(若无转向灯,可插入前翼子板和前门之间的缝隙)创建闭合线。移除转向灯创建闭合线如图4-38所示。

image.png

3.扩张车窗创建闭合线

在破拆侧窗玻璃后,可将扩张器垂直放于车窗中,并从车顶线扩张至内部车门板,通过扩张使车门变形,在车锁一侧创建闭合线;也可以将扩张器置于车窗窗沿前角处,对A柱进行扩张,使铰链处产生闭合线。在操作前,要首先检查车门附近是否有安全气囊,选择的扩张点应避开安全气囊;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开车内人员,同时防止扩张器滑入车内。扩张车窗创建闭合线如图4-39所示。

image.png

4.挤压车门创建闭合线

在破拆侧窗玻璃后,可将扩张器置于车窗后部,通过挤压使车门变形,在车锁一侧创建闭合线。在操作前,同样要首先检查车门附近是否有安全气囊,选择的挤压点应避开安全气囊;在操作中应尽量避开车内人员。挤压车门创建闭合线如图4-40所示。

image.png

5.挤压车底部导轨板创建闭合线

仰翻车辆如需拆除车门,可以使用扩张器挤压车底部导轨板来创建闭合线。如有必要,可进一步使用扩张器夹住车门底部金属并向下折叠以增加闭合线的开口。挤压车底部导轨板创建闭合线如图4-41所示。

image.png

(二)拆除车门

当车门变形不大,特别是通过车钥匙和车门把手可以开启时,只需要打开车门到最大角度,从内部对车铰链进行剪切即可拆除车门。当车门变形严重时,则要根据创建闭合线位置的不同,使用扩张器和剪切器在车门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扩张或剪切,最终将车门拆除。这里以挤压前翼子板创建闭合线后的操作为例,说明拆除车门的主要步骤。

1.前车门的破拆

(1)扩大闭合线的开口。挤压前翼子板创建闭合线后,可利用扩张器对闭合线进一步扩张,使前翼子板向前移动,以增大开口空间,这可能需要多次操作。为便于操作,也可以先用剪切器对挤压的翼子板进行剪切,然后再使用扩张器扩大闭合线空间,使车门铰链完全暴露出来。扩大闭合线的开口如图4-42所示。

image.png

(2)破拆车门铰链和限位器。将扩张器分别放置在上下铰链处,通过扩张扯断上下铰链和车门限位器;也可首先利用扩张器扩张车门的上下铰链和限位器,为使用剪切器创造空间,再使用剪切器剪断铰链和限位器。实施破拆时救援人员要随时将自己置于大角度空间,避免将自己置于器材和车体间的狭小空间,以便在突发危险情况时及时撤离。破拆车门铰链和限位器如图4-43所示。

image.png

(3)破拆车门锁。使用扩张器在车门锁位置继续进行扩张,为下一步使用剪切器剪切车锁创造空间。如果扩张可使车锁断开,应考虑继续使用扩张器,缩短救援时间。破拆车门锁如图4-44(a)所示。

(4)覆盖锋利边缘。拆除的车门运送到废弃物倾倒处,使用锐边保护罩盖住锋利的边缘,防止伤及人员。覆盖锋利边缘如图4-44(b)所示。

image.png

2.后车门的破拆

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后车门进行拆除,具体方法如下:

(1)破拆铰链和车锁拆除后车门。前车门拆除后,可使用扩张器或剪切器对后车门的铰链和车锁分别实施破拆来拆除后车门,具体方法可参见前车门的破拆。破拆铰链和车锁拆除后车门如图4-45所示。

image.png

(2)剪切B柱拆除后车门。前车门拆除后,应用剪切器在后车门开口处对B柱底部进行深入切割,再将扩张器的一侧尖端置于车座底部,另一侧置于B柱底部,向外扩张使B柱底部脱离车底。然后再对B柱顶部进行剪切,完全截断B柱。最后向后翻转后车门,如有必要可再次使用扩张器破拆后车门车锁。拆除完毕后,用锐边保护罩盖住锋利的边缘部分。剪切B柱拆除后车门如图4-46所示。

image.png

剪切B柱前要剥离B柱的车辆内饰,避开安全气囊和预紧式安全带。实施扩张时要注意扩张点的牢固情况,如果扩张点破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五、移除汽车车顶

当汽车四面都无法靠近破拆,或车内被困人员无法横向拉出,或者车辆发生侧翻,移除车门不便时,可以通过破拆汽车车顶实施救人。移除车顶的好处在于可以创造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脊柱板等救护器材的使用。移除车顶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完全移除车顶、前翻车顶、侧翻车顶等,可根据现场的情况具体选择拆除方式。

(一)完全移除车顶

完全移除车顶,即通过剪切事故车辆的A柱、B柱、C柱以及破拆前后挡风玻璃来实现车顶的完全移除。完全移除车顶的步骤如下:

1.破拆玻璃,对内部人员实施保护

在剪切A柱、B柱、C柱之前,如上所示需要对车辆两侧的车窗和后挡风玻璃进行破拆;破拆前要为被困人员盖上毯子或衣物,也可以在车窗和玻璃间放置软保护隔板对人员进行保护。

2.查找安全气囊,标识剪切位置

车窗破拆后,应首先剥离A柱、B柱、C柱的车辆内饰,查找内部是否装有安全气囊,在立柱上选择的剪切位置应避开安全气囊,防止发生危险。为明确剪切位置,可在车身立柱上标出剪切点,以便于操作。车辆立柱内部安装的安全气囊组件如图4-47所示。

image.png

3.剪切A柱和破拆挡风玻璃

使用剪切器对所有A柱实施剪切,为避免残留的A柱可能对后续救援的影响,尽可能在A柱的底部实施剪切;之后,以两根A柱的剪切点为连线,在挡风玻璃上进行切割。剪切A柱和破拆挡风玻璃如图4-48

image.png

4.剪切其余立柱

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余的所有立柱实施剪切,并尽可能在立柱的底部实施剪切作业。在完全剪切所有立柱之前,应预留保护人员对车顶进行扶持,防止车顶在剪断后向下塌落。

5.清理现场

剪切完毕后,将车顶送至废墟倾倒处,应用锐边保护罩对尖锐处实施保护。移除车顶并对尖锐处实施保护如图4-49所示。

image.png

(二)前翻车顶

前翻车顶的优势在于不必剪切A柱和破拆前挡风玻璃即可创建较大作业空间,前翻车顶的操作步骤如下:

1.破拆玻璃和剪切B柱、C柱

如前所示,首先破拆车窗玻璃和后挡风玻璃,再使用剪切器截断所有B柱、C柱,选择的剪切位置同样要避开安全气囊,并尽可能选择立柱底部。

2.剪切翻折切口

在两侧A柱顶部车顶处各剪开1个切口,两个切口要左右对称,以便于向前翻折。剪切翻折切口如图4-50所示。

image.png

3.向前翻折车顶

在任一C柱上部区域系上绳索,利用绳索牵引或人工向前翻折车顶,在翻折过程中可在切口处放置横棒来辅助操作;车顶折叠后要利用绳索对车顶进行固定,防止车顶移动复位。向前翻折车顶如图4-51所示。

image.png

4.清理现场

剪切完毕后,应用锐边保护罩对尖锐处实施保护。

(三)侧翻车顶

侧翻车顶主要用于侧翻车辆的救援,侧翻车顶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破拆玻璃和剪切上部的A柱、B柱、C柱

如前所示,先破拆侧翻车辆上部的车窗和后挡风玻璃,再使用剪切器对车辆上部的A柱、B柱、C柱进行剪切。为避免车顶侧翻后残留立柱形成障碍物,剪切位置应尽量靠近车顶。如图4-52(a)所示。

2.切割前挡风玻璃

参照前述方法切割前挡风玻璃,为方便考虑,应以一定角度进行切割。如图4-52(b)所示。

image.png

3.剪切翻折口

在靠近地面一侧的车顶剪切2个切口,两个切口对称且切口平行并靠近车顶纵梁。

4.预先安装绳索和支撑块

在已经切除的B柱上部区域系上绳索已便翻折车顶,将垫块放在车顶翻折位置形成水平工作平台,如图4-53所示。

image.png

5.侧翻车顶和清理现场

利用绳索牵引或人工向侧面翻折车顶,最后用锐边保护罩覆盖锐利边缘。

六、顶升仪表盘

车辆撞击后,正副驾驶人员可能被变形的方向盘或仪表盘卡住,为解救人员除可采取破拆方向盘或座椅外,还可采用顶升仪表盘这一救援技术。顶升仪表盘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展救援空间,顶升的方式主要有顶杆向前转动仪表板和扩张器向上并向前推离仪表板两种形式。

(一)顶杆向前转动仪表板

使用顶杆向前转动仪表板的操作步骤如下:

1.预先安放垫块和顶杆

如前所示,首先拆除前车门和车门密封条,并在B柱根部与车底连接处安放垫块,作为顶杆底部的支撑点;为增加顶杆的稳固性,可在B柱底部预先安放顶杆支架,如图4-54(a)所示;将顶杆放于B柱底部和A柱中间部分之间,并以较小压力进行固定,防止仪表盘由于后续剪切操作而塌落,如图4-54(b)所示。

image.png

2.对A柱进行释放性剪切

使用剪切器在A柱底座上以大约45°的角度开一个切口,再剪断A柱上半部,这一操作的目的在于破坏车身整体结构,也称为释放性剪切。如果车身结构强度大,无法使用顶杆在车体一侧进行顶升,则有必要对车体另一侧的A柱同样实施释放性剪切,并安装第二根顶杆。对A柱进行释放性剪切,如图4-55所示。

image.png

3.延伸顶杆推离仪表盘

控制顶杆向前延伸推离仪表盘,操作中注意顶杆上下支撑点的变化,如有变化立即调整。推离仪表盘后,A柱底座切口会被打开,插入楔子以确保顶杆停止滑动时仪表盘不会回弹。延伸顶杆推离仪表盘,如图4-56所示。

image.png

(二)扩张器向上并向前推离仪表板

使用扩张器向上并向前推离仪表板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翼子板上剪切楔形槽

如前所示,使用扩张器挤压前翼子板后,应用剪切器在内翼中隔板和悬架之间剪切一个楔形槽,为下一步实施扩张消除约束,如图4-57(a)所示。剪切前要注意观察剪切部位的结构,避免剪切到车体其他部件,如减震弹簧。

2.在A柱底部创造插入点

在A柱根部车底处安放垫块,作为下一步实施扩张的支撑点;使用剪切器在A柱底座上剪切2个切口,第1个切口尽可能低,第2个切口尽可能高,使用扩张器将此部分向外折叠,从而在A柱底部形成一个插入点,如图4-57(b)所示。再次利用剪切器切断A柱上半部分。操作中要注意剪切器转动方向,防止转向乘客。

image.png

3.应用扩张器推离仪表板

将扩张器塞入插入点,控制扩张器向外扩张,并逐渐向上、向前推离仪表盘,操作中注意扩张器上下支撑点的变化,如有变化立即调整,如图4-58(a)所示。如果在车体一侧使用扩张器推离仪表盘的效果不佳,可在车体另一侧使用顶杆向前转动仪表板来辅助拓宽空间,如4-58(b)所示。

image.png

七、拆除座椅

拆除座椅可以有效扩大救援空间,拆除座椅的操作步骤如下:

1.拆卸座椅上装饰物

先卸下座椅上的装饰物,利用座椅调节装置,将靠背放置水平。

2.移除座椅靠背

如座椅调节装置损坏,则剪切靠背两侧根部,移除座椅靠背。

3.剪切座椅框架

使用万向剪切钳对座椅框架进行剪切,移除座椅。

拆除座椅如图4-59所示

image.png

八、拆除方向盘

当方向盘不能调节时,可考虑拆除或牵引方向盘来拓宽救援空间。如考虑拆除方向盘,可使用剪切器对方向盘杆的根部进行剪切,切忌对方向盘的轮圈进行剪切,因为这样可能产生尖锐物,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如图4-60所示。

image.png

九、牵引拓宽空间

如果车体变形不大,还可使用牵引的方法来拓宽空间,但进行牵引时要选择坚固的锚点,牵引机构采用非储能装置连接,如牵引杆或牵引链;牵引绳在牵引张力作用下储存较大能量,如果瞬间松脱,可能造成意外伤害。此外,牵引操作要缓慢进行,以防发生意外。

十、其他拓宽空间的方法

其他拓宽空间的方法包括:移除车内物品、调节方向盘和座椅位置、放平座椅、去除头枕等。在移除车内物品时要特别注意车内个人物品,要对车主的个人物品进行严格保管。如果是电动调节的方向盘和座椅,要在断电前予以调节。如图4-61、图4-62所示。

image.png

十一、切割安全带

车辆因撞击导致安全带系统失灵,人员被困在车上,此时就需要对安全带进行切割。何时切割安全带,可根据救援进度和救援需求决定,不要盲目对安全带进行切割,这样可能导致被困人员移动致使伤情扩大。使用V形切割刀斜向切割可割断安全带,如图4-63所示,作业时要注意不要误伤其他人员。

image.png

相关文章